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要义106:你平常就经常的憶佛念佛,這樣不断的想想想,久了就跟真理相应了

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04.05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04.09)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01--2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-105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
楞严经要义106

(编者注:因昨天106集的视频上传错误,今天重新发楞严经要义106集。给各位大德、师兄添麻烦了,在此向大家忏悔!同时非常感谢几位师兄留言提醒了小编给文章修正!)

楞严经要义106

净界法师宣讲

 讲义235面。己二、約情想別示

這地方佛陀讲到六道善惡的因果,佛陀是讲出二個观念:一、從我們心性的本体上來說是清淨本然,周徧法界,說:「一切众生,实本真淨。」我們在观察我們心性的不变之体的時候,是无有少法可得,沒有所謂的內分外分這樣差別的对立,沒有這种事情。但是当我們在观察我們心性隨緣作用的時候,当然讲作用,那就是念頭開始动的時候,一动就分成內分、外分這二种差別。“內分”這個动,是由情愛來帶动的,隨順於我們情愛的力量所帶动,就产生水分出來,使令我們的生命慢慢的往下墜;第二种动,是根據我們经過聖賢的教育产生的理想,产生了氣勢,使令我們超昇。

佛陀在讲六道之前,先把超昇跟墜落的主要因素區分出來。我們讲到理想(渴想)會产生氣勢,這以下引證。以下佛陀舉出我們一般修道人的六念法門來作證明。

舉例驗證 

是故众生,心持禁戒,舉身輕清;心持咒印,顧盼雄毅;心欲生天,夢想飛舉;心存佛国,聖境冥現;事善知識,自輕身命。

念施、念戒:是故众生,心持禁戒,舉身輕清。我們经常抱著一种持戒的理想,我一定要把戒持好,有這樣理想抱負的人,很自然就少欲知足,從少欲知足当中,就能夠产生內心的輕安而隨順於禪定。這地方的心持禁戒,要按古德的解释,是包括了布施在裡面,我們愿意施捨,也會让自己身心感到輕安,這就是念施跟念戒。他為什么有輕安呢?他有一种氣勢让他身体往上輕飄,一种持戒的氣勢,布施的氣勢产生。

念法:心持咒印,顧盼雄毅;這一個人他经常喜欢持『大悲咒、楞严咒心、或往生咒』。咒是如來的心印,所以他持咒以后,就感觉到他的心跟佛的心在一起,他产生一种強大的氣勢,就「顧盼雄毅」,充滿了雄心壯志,縱然遇到天魔外道的干扰也无所畏懼。因為他的心跟咒一接触的時候,他就产生一种氣勢,這种氣勢使令他顧盼雄毅。

念天:心欲生天,夢想飛舉;這個人他的心中厭惡下界的麤苦障,欣求上界的淨妙理,他经常想到他自己要生天,有這樣的美好理想抱負,他就能夠在夢中,乃於在寂靜当中,想像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是往上飛舉的。当然往上飛舉這是好事情,表示他這個人有清淨的胜氣,殊胜的氣勢在他內心当中生起,他还沒有生天哦,但是只要他有這樣的理想,他的身心世界当下就变化了。這個地方还沒有讲到他真正生天,這只是引證。

念佛:心存佛国,聖境冥現;他经常憶佛念佛,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,憶念淨土的殊胜,在夢中跟禪定中,他就能夠看到佛菩薩的莊严,淨土的莊严在心胸显現出來。

念僧:事善知識,自輕身命。他為跟善知識求法,而愿意侍奉善知識,他就能夠像善財童子一樣,「百城煙水,不辭辛勞」,為了求般若的法門,能夠放棄自己色身种种的受用。

我們在六念:念戒、念施、念法、念天、念佛、念僧的過程当中,我們就會产生一种殊胜的氣勢,會让自己感到輕飄,這都是一個功德相。

結示立名 

阿难!諸想雖別,輕舉是同,飛动不沉,自然超越,此名外分。

想像的所緣境不同,有的想像持戒,有的想像法門,有的想像僧宝,想像的所緣境不同,但是依止想像所产生的輕舉是相同的。身心既然是屬於飛动的,自然就不下沉,临終自然就超越而往生到善趣,這個就是「外分」。這地方蕅益大師的註解讲出二個总結,值得我們注意:

蕅益大師說:众生全体在迷,所以以愛染為內分,以渴想為外分。我們众生一念迷惑以后,当然活在自我,自我当中其实不管情愛,不管想像,其实這個地方我們從《唯識》來看,都是想心所在作祟。你研究《唯識学》你會发觉,在整個唯識所有心所当中,最有強大力量就是“想心所”,就是五徧行: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中的那個“想”。

我們為什么产生貪愛?因為你对這東西产生美好的想像。所以它這個地方整個關鍵點就在“想”。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:「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」我們的墮落是一种錯誤想像的誤導,但是我們的超昇,「諸佛正徧知海」,也是從众生心想生。我們為什么能夠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也是要靠经典的学习而想像。海公他在錄音帶他常說:一個人為什么證得空性呢?他就是不断的想,他想我的色是毕竟空,无我无我所,受想行識毕竟空,无我无我所。他說:你就這樣不断的想想想,想久了,你就跟真理相应了。說:空性的真理是怎么出現呢?你就是不断的想,想出來的!說:他為什临命終的時候,阿彌陀佛會現前呢?他平常就经常的憶佛、念佛。關鍵點在“想”,当然想有顛倒想,还有一個如理思惟的想,這地方不同。這是第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,同樣是想,一個是顛倒的,一個是智慧的。

第二點蕅益大師說:雖然众生有內分外分的差別,但是当我們會归到清淨的本体的時候,依舊是「狂花亂舞,空体依然。」其实這個都是我們內心当中,隨順染淨的因緣所显現的一個假相而已,從清淨的本体來說,它依舊是清淨的。我們眼睛有毛病看到华,有的看到美好的华,有的看到醜陋的华,在空中飛來飛去,虛空还是這樣。就表示說,生命是可以改造的,因為它的清淨本性永远沒有变,它只是一個隨緣的因緣显現的杂染相,隨順清淨相,但是那個清淨的本質是沒有改变。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临命終的時候,能夠依止正念真如,依止憶佛、念佛,馬上能夠跟阿彌陀佛感应道交。假設這些的煩惱相罪业都是真实的,那我們怎么帶业往生呢?不可能帶业往生,那就要消业才能夠往生。所以念頭的转变在於這一句話:「狂花亂舞,空体依然。」是這個意思。

所以我們在观察身心世界的時候,你看蕅益大師的開示,他经常就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。他讲即假的時候,他要提醒你是即空;他讲即空的時候,他會提醒你即假;自性空而因緣有,因緣有自性空;清淨本然而循业发現,循业发現又清淨本然。你要隨時保持中道的平衡,是這個意思。

己三、明純杂昇沉

前面是簡单的說明,以下就讲得比較詳細,純一的想跟情,或者是有參杂的想跟情,所产生的六道的超昇跟六道下沉的差別。(分二:庚一、正明昇沉。庚二、結答同別)

庚一、正明昇沉

依止情想純杂所产生的昇沉。

临終相現   

阿难!一切世間,生死相续,生從順习,死從变流,临命終時,未捨煖触,一生善惡,俱時頓現,死逆生順,二习相交。

在一切的世間,這個地方的“世間”,是偏指有情的正報世間。在整個生死輾转相续当中,我們的生命是相续的,你看死了以后又出生,出生了又死,它是相续的。在生跟死生命的交換当中,我們有一個心態:「生從順习,死從变流」,我們众生是貪生怕死的,這一句話是這個意思。我們在受生的時候是順從习氣,順從我們的习氣去受生,但是死的時候,就會产生身心的变化,我們是順從习氣而生,然后因為业力的变化而死亡。所以在临命終的時候,將死但是还沒有死,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他「未捨煖触」。在临命終的時候,在『瑜伽師地論』上說,临命終的時候,首先前六識都不活动,最后进入夢觉,但是他第八識还會在,还在一段時間。所以第八識还在的時候,他就溫度还在,他的壽命也在,這時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惡业同時显現出來,就像看電影一樣,他一生当中他沒有学佛之前,依止情想造的殺盜淫妄那种煩惱水、业力的水、果報水显現出來;但是他学佛以后他在佛堂拜佛、修懺、憶佛、念佛這种功德法也显現出來。這時候真妄交攻,「死逆生順,二习相交」,“死”是違背我們的心情的,“生”是順從我們心情的。這個時候众生他有二种心情,一求生,二怕死,這二個心情在我們心中同時显現出來。在善惡显現的時候,他的心情是這樣子的,是「死逆生順,二习相交」。

這地方是讲到临命終当時业力的显現,跟一般人內心狀態。

依想超昇

   

純想即飛,必生天上。若飛心中,兼福兼慧及與淨愿,自然心開,見十方佛,一切淨土,隨愿往生。

“純想”就是他心中有一個很明確的理想。這個地方的理想看经文的意思,不是出世追求聖道或往生的理想,应該不是這個,指的是他心中修学上品十善业的理想,他对這個理想非常的堅定。所以临命終的時候,因為有這樣子的理想的堅持,使令他的身心世界是飛舉的,而生天,「純想」。這個人煩惱淡薄,但理想卻非常的堅定。在整個純想当中又有另外一個情況,「若飛心中」,假設在他純想飛舉的心中,他又有持戒修福,而且他又有出世的智慧,出世无漏空假中的智慧,而且他有清淨的愿力,這個愿力包括菩薩的四弘誓愿,也包括了往生淨土的愿力,福報、智慧跟愿力這三個加持,临命終的時候就心地開通。

古德說:一般人的神識是暗鈍的,一個沒有理想抱負的人,到临終的時候,你看他的眼神是呆滯暗鈍的;修行人的眼神他是明亮,因為他內心当中有理想,所以临終的時候他是心地開通。這時候他就會自己見到十方諸佛,乃至於种种淨土的莊严,而隨順心中的愿力往生十方淨土。這地方把生天当中,又另外标出了他有福德力、智慧力跟誓愿力這三种的差別,而产生了往生。這是在六道轮回的凡夫当中,最好的一個相貌,表現最好的「純想」,這個人沒什么貪愛的,完全是活在心中的理想。

    

情少想多,輕舉非远,即為飛仙、大力鬼王、飛行夜叉、地行罗剎,遊於四天,所去无碍。其中若有善愿善心護持我法,或護禁戒,隨持戒人,或護神咒,隨持咒者,或護禪定,保綏法忍,是等親住如來座下。情少想多,輕舉非远,即為飛仙、大力鬼王、飛行夜叉、地行罗剎,遊於四天,所去无碍。

中等的:他一生对男女財富多少有一點貪愛,但是他理想抱負這种正念的力量是超過貪愛的力量,想像的力量多,情愛的力量少。這個人從本经來說,当然他身体裡面有水,但是也有氣勢,但是氣勢強,所以他能夠高飛,但是不能夠飛得很远。

這以下提出四种差別:即為飛仙;這是指的九想一情,百分之九十的想,百分之十的情,這种人是具足五种神通,在天上做种种飛行的天人。大力鬼王;指的八想二情,比方山神种种的土地尊神,某某大帝,某某国王等等的,這种大力鬼王。飛行夜叉;七想三情,前面是指鬼王,這是指他的將帥,八部的鬼帥,他能夠飛行。地行罗剎;六想四情,一般的曠野鬼神,但是他也沒有太多障碍,就算不是多財鬼应該也是少財鬼,还不是屬於餓鬼,因為他想的成分还是多,六想四情。這以下四种最多的範圍,能夠遊行在四天王天來去自如,无有障碍,因為他生前雖然有一點貪愛,但是他的理想,希聖希賢的那种抱負还是多的。

另外一种在情少想多的過程当中,它又把它分出一种。佛陀在讲经的時候,前面的純想也是一樣,他先讲非佛弟子,再讲佛弟子。前面是讲非佛弟子,变成飛仙、大力鬼王、飛行夜叉、地行罗剎。這個是世間的善人,這以下讲佛弟子。

其中若有善愿善心護持我法,或護禁戒,隨持戒人,或護神咒,隨持咒者,或護禪定,保綏法忍,是等親住如來座下。

假設他有一般的善心,除了希聖希賢的理想抱負,更重要他有一种善愿,護持三宝的愿力。護持三宝当中,他以下提出了有四种的情況:護持我法,護持如來的正法。這种護法尊神,讲大乘经典的時候,護法神會來護法。或護禁戒,隨持戒人,護戒的善神。在戒壇当中有很多的護戒善神,或者他是保護戒法,或者保護持戒之人。或護神咒,隨持咒者,保護神咒,乃至於保護持咒之人。或護禪定,保綏法忍,有的護法神是專門護持哪一個人修禪定他就保護他,使令他远離魔障,保綏(安定),使令能夠身心安定,而成就无生法忍。有這种親近護持三宝愿力的尊神,他就會在如來的座下而成為三宝護法尊神。

它這個地方,我們一般讲鬼道,其实它是把鬼道分成二類,一种是鬼,一個是神;有福德的是神,沒有福德叫做鬼。在神当中,本经又分成二類:一、具足善心而不具足善愿,他有善心,但是沒有護持三宝的愿,這一類大概就是到了飛仙、鬼王、夜叉、罗剎去,福報力很大,但是跟三宝都沒有什么因緣,只有善心的。二、他有善心又有善愿,就會親近三宝,來護持三宝。

情想均等   

情想均等,不飛不墜,生於人間,想明斯聰,情幽斯鈍。

他內心当中对於五欲的情愛,跟对整個聖賢之道的理想抱負是均等的,一半一半的,這种人他也不會飛舉,也不會墜落,而生在人世間。做為一個人有二种差別:第一种人是想明斯聰,這個人他平常欢喜用觉照的智慧來推度事理的聰明人,這种人就屬於聰明人,凡事用智慧來推度的。第二种人是情幽斯鈍,他遇到事情是习慣用感情來判断,跟著感觉走,做什么事情也沒什么章法,沒什么考慮的,這种人一般都是暗鈍愚痴之人。這是讲到情想均等,他是做為一個人,到這個地方还沒有墮落,都还不錯!以下看墮落的情況,墮落的情況又分二种,一個是杂情,一個是純情。

依情墜落

    

情多想少,流入橫生,重為毛群,輕為羽族。七情三想,沉下水輪,生於火際,受氣猛火,身為餓鬼,常被焚燒,水能害己,无食无飲,经百千劫。九情一想,下洞火輪,身入風火二交過地,輕生有間,重生无間,二种地獄。

情多想少,流入橫生;「流入橫生」古德說是六情四想,“橫生”就是畜生道。這個人的情感已经多於理智。在畜生道又分二种,一毛群,二羽族。在畜生道中情愛比較重的就在地上爬,像牛、馬…种种的走獸;假設他過去当中,他的情愛比較輕薄,就是飛行的鳥類。這地方有所不同,情感重是在地上走,情感輕薄的在天上飛。

七情三想,沉下水輪,生於火際,受氣猛火,身為餓鬼,常被焚燒,水能害己,无食无飲,经百千劫。

如果他是七情三想,他就沉在水輪之下,而生於火輪之上,他剛好受生在水火二界交接的处所,他经常受到猛火氣分的燃燒,就变成餓鬼。餓鬼的特色是什么呢?常被焚燒。“常被焚燒”古德註解有二層意思:第一、常被內火所燒,餓鬼众生他內心经常有一种飢渴之火逼迫,他永远也喝不飽、也吃不足,有飢渴火的逼迫,內火。第二、他有外火,外受猛火的燒燃。什么叫外火呢?水能害己。餓鬼道他去喝水的時候,他過去慳貪的业力,就把水变成猛火,把自己給燒了,但是他被燒了以后,他下次看到水,他还是過去喝水,又被燒,经常被外火所燒。他一生当中的总結是:无食无飲,经百千劫,沒有食物,沒有飲食,活在內外火燃燒当中,经過百千刧的時間,這是七情三想所引生的。

九情一想,下洞火輪,身入風火二交過地,輕生有間,重生无間,二种地獄。

地獄:這個人他一生当中,百分之九十都是根據感情在做事情,偶爾有一分是跟著理想抱負,临終的時候就下洞火輪;“洞”沉淪,沉淪到火輪之下,而到火風二地交接的地獄,風輪跟火輪的交接处所。比較輕的八情二想,他就在有間地獄,重的就在无間地獄。有間无間当然有幾种差別,比方說他受苦差別,无間地獄你一进去以后,你的痛苦是沒有停止的,有間地獄他的痛苦是有停止的。第二、生命也有差別,有間地獄的生命是有期限,无間地獄的生命是沒有期限,死了以后,业風一吹,又活過來,一天当中万死万生,生命受苦无間,乃至於時間也有种种的差別。

    

純情即沉入阿鼻獄。若沉心中,有謗大乘,毀佛禁戒,誑妄說法,虛貪信施,濫膺恭敬,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阿鼻地獄。

這個人一輩子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希聖希賢的這种理想,完全是一种情感的作用,這個人就直接墮入阿鼻地獄,也不用经過中陰生直接墮入。古德註解說:這個地方的阿鼻地獄比前面的无間地獄更厲害,那无間的力量更大,受苦无間、壽命无間、時間无間等等,更厲害。在无間当中,前面是一般人,這以下有更厲害,就是跟三宝有关系的。

假設在整個純情的下沉心中,有毀謗大乘,說大乘佛法非佛說,或者毀佛境界,比方說,宝蓮香比丘尼破戒、破見;或者狂妄說法,比方說前面那個善星比丘,說一切法空而撥无因果;或者虛貪信施,假借种种的因緣來貪求信施的財物;或者濫膺恭敬,自己沒有德行就假裝有德行,來追求別人的恭敬,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惡的重罪,這种人他就不只一個阿鼻地獄,更生十方阿鼻地獄。因為一個阿鼻地獄它是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,一個大劫,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,成住壞空四個中劫;一個大劫阿鼻地獄結束以后,他的罪业还沒有結束,他又換到另外一個阿鼻地獄去,他的時間是无間,時間特別長。

這地方就是他对於整個三宝有毀謗、傷害的過失。這一段是把整個情想昇沉的差別做一個大方向的說明。蕅益大師說:众生法界造业也是不可思议,因為众生法界造一念心性的時候,也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也是不可思议。在這不可思议当中,蕅益大師就讲出一個譬喻說:為什么不可思议呢?說:我們這一念心性清淨的本体就像黃金一樣,而隨緣的相狀你可以把黃金做成佛像,让人家恭敬禮拜;把黃金做成兵器去殺人。兵器跟佛像就是它隨緣的作用,黃金就是它的不变之体。当然兵器你也可以重新把它燒一燒又可以做成佛像,關鍵在哪裡呢?蕅益大師說:就在迷悟的差別。众生隨順迷惑的因緣,跟隨順於觉悟的因緣而产生差別。

這個“想”,第一個是以迷惑來引導的,一個是由觉悟來引導的。「想」我們再說明一下:我們一路看來,你要超生比較高的境界,想是不夠,他要達到純想的時候,还加一個「思」。五徧行裡面,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。我們常說思想、思想,其实這個观念不对,是「想思」,「思」是決定性的造作。比方有些人說,我內心存有善念就好,我幹嘛受戒呢?不一樣。你沒有受戒,你对於持戒這件事是存在這個“想”,我很想要做善事,但是你受完戒以后,到“思”的時候,是我一定要造善业。

諸位知道“想跟思”有什么差別?一种是一种增上意乐。你看為什么我們〔淨土宗〕一定要发愿,我為什么要发愿呢?我觉得淨土很好就好。不可以!因為你很想要往生,這叫做想;我一定要往生,這叫思。這地方有所不同。這地方就是說,你內心的堅定的力量,這是成敗的關鍵,那种「堅持」。我們修行人你最關鍵就是…每一個人都會修行,但是那個力道有所不同。你看懺公師父对善法的堅持,我們比起來就差一截的,当然這就是善根的問題。

那么這“思”是怎么來的?為什么他能夠堅持,而我們就沒辦法堅持呢?智慧淺深有差別,就在那個胜解,对功德法的胜解。我自己參加佛七,我有這种感觉,你看我們同樣是依止佛號來抗拒煩惱,一念敵万念,不能念要他念,不能專要他專,每一個打佛七的人都是妄想紛飛才來打佛七,沒有一個人是寂靜來打佛七,都是在這個地方打滾了很久沒辦法了,到佛堂去,把佛號提起來。有些人一下子就上路了,有些人他念了七天还是老樣子,佛號总是建立不起來。關鍵在哪裡?就是你沒有堅持佛號嘛!你堅持佛號妄想就消失。那個堅持的力量來自哪裡呢?來自於对生命的胜解,來自於对淨土功德的胜解,那种堅定的理解。我們在学习经論的時候,有一個好处就是說:欸!我們看那么多经典幹什么呢?看那么多经典你平常不觉得有什么好处,你讀聖賢書你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处,但是你一旦修行的時候,你真妄交攻的時候,你會对正法多那一分的堅持。那一分堅持就是養兵千日,平常的聞思來的。所以我們对於這個想,你不能停留在想,要到思,增上意乐。

庚二、結答同別

循造惡业,雖則自招,众同分中,兼有元地。

先做一個簡单的回答,它分二段:

別业:众生各別造业個別受報。從別业的角度,一切众生,他循其所造的惡业的輕重不同,各自去招感自身不同的痛苦的果報。

共业:從共业的角度,在众生的共业当中,也的確有一個地獄的处所存在。蕅益大師說:你要讲「万法唯心」的時候,把一切法匯归到一念清淨的隨緣不变体的時候,那就是所謂的「故知道地獄非本來有」;你依体起用讲「唯心万法」的時候,那就是大众共同造业共同受報。就是說,也的確有一個地獄,但是进到地獄的人,各自受個自報,共业中有別业。

戊二、別示七趣

這地方讲到七趣的差別因果(分七:己一、示地獄趣。己二、示餓鬼趣。己三、示畜生趣。己四、示人趣。己五、示仙趣,己六、示天趣。己七、示修罗趣)

己一、示地獄趣(分三:庚一、总标。庚二、別释。庚三、总結)

庚一、总标

阿难!此等皆是彼諸众生自业所感,造十习因,受六交報。

這地方的“此等”看前后文的经文來看,古德註解的說法是說:特別指的是地獄的果報,叫「此等」,持等地獄的果報,包括有間地獄、无間地獄。這地獄是怎么來的呢?众生在因地当中,依止自己的身口业所招感的。他怎么造业,怎么招感呢?在因地「造十习因」。本经把众生的煩惱习氣列十种,《唯識》是分成六根本煩惱,二十隨煩惱。蕅益大師說:其实它這十种煩惱,就是把《唯識学》六根本、二十隨煩惱全部把它合起來,有十种根本煩惱。

「受六交報」,“六”指的是六根。它的意思就是說,众生是怎么造业呢?依止六根造业,煩惱去推动六根。他造业的時候,它一定會有一根為主,其它的根当輔助,受果報的時候也是這樣,它有一根來受痛苦特別重,其它根兼代的受報。因為你因地的時候,有一個根特別強,其它当助伴,受果報也是這樣,會有其中一根特別重,其餘的受報。這以下等於會把我們众生是根據什么煩惱來造业,會有各种果報出現,等一下就要詳細的說明。

蕅益大師說:簡单的讲,都是自作自受。我們自己捏造一個煩惱出來,然后去造业,自己把地獄的果報显現出來,自己去造作,自己去变現,自己去感受,是這個意思。你說為什么学佛要你自己去学呢?你說:我受戒,為什么我自己要去发心?明明是緣境发心,你一定要自己发起來。因為沒有人可以幫你改变,你自己要誓断一切惡,你自己要誓修一切善,你自己要誓度一切众生,是你自己要做的。所以你看你造业,也是发自於你內心,学佛也是要发自你內心,關鍵就是你要加強你的觉悟,你才能夠发自內心想要改变你自己。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-105目录(未完)

楞严经要义105:你做人的時候貪愛的水太多,會下墜到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